02

上野的櫻花

在櫻花下

人還會陌生嘛

——小林一茶

03

婆娑紅塵苦,

櫻花自綻放。

——小林一茶

小林一茶,1763年—1827年,日本江戶時期著名俳句詩人,本名彌太郎,別號菊明,二六庵等,其寫作特點主要是表現對弱者的同情和對強者的反抗,主要作品有《病日記》《我春集》。

04

櫻花凋謝後

園城寺里又寂靜

——上島鬼貫

園城寺是大津市的天台宗總寺。櫻花盛開時節,人們前來賞花,熙熙攘攘,一旦花落人去,又恢復原先的寧靜。花開時節的喧鬧與花落以後的寂靜形成鮮明的對照。通過一個「又」字,體現動與靜的生命對照。

上島鬼貫(1661-1738):江戶時代前期的俳人。曾先後入貞門松江重賴、談林派西山宗因門下。他在《獨言》中提出俳諧創作的重要理論,主張「誠之外無俳諧」。即創作俳諧應該發自內心的真誠,不應僅僅雕琢華麗的形式和語言。其句風率直平易、淡泊灑脫,多使用口語俗語,喜歡會話式的語調。

05

不見方三日,

世上滿櫻花。

——大島蓼太

三天在家未出門,出門一看,滿眼皆是盛開的櫻花。此舉包含著人生訓誡之意,膾炙人口,說明人生無常,倏忽萬變。大島蓼太(1718~1787)江戶時代中期的徘諧師,1741年(寬保二年),他從江戶沿芭蕉《奧州小道》的路線旅行,收集芭蕉的遺作。1747年(延享四年)任雪中庵三世,提倡回歸芭蕉。為普及徘諧和弘揚芭蕉業績做了大量工作。

06

樹下菜湯上,

飄落櫻花瓣。

——松尾芭蕉

松尾芭蕉,生於寬永21年(1644年),卒於元祿7年10月12日(1694年11月28日),是日本江戶時代前期的一位俳諧師的署名。他公認的功績是把俳句形式推向頂峰,但是在他生活的時代,芭蕉以作為俳諧連歌(由一組詩人創作的半喜劇連結詩)詩人而著稱,被譽為日本「俳聖」。

07

春天的末尾,

在櫻花上,

依依不捨。

——與謝蕪村

與謝蕪村,本姓谷口,別號夜半亭(二世),畫名謝長庚、春星等。生於攝津國毛馬村。二十歲前後拜師學習俳諧,寄寓於芭蕉傳人早野巴人的夜半亭,為江戶俳壇所矚目。一七六七年繼承夜半亭俳號,發展成為一代宗匠。

08

人世皆攘攘

櫻花默然轉瞬逝

相對唯頃刻

——土方歲三所

幕末武士土方歲三所留下的這首俳句,最能表達出日本人對於櫻花的態度。櫻花常和「崇尚忠誠死亡」的武士相提並論,爛漫卻短暫的櫻花,寄託著「在最美那一刻凋零」的嚮往,被認為是日本文化中關於死亡的集體潛意識的寫照。

09

天也醉櫻花,

雲腳亂蹣跚。

——荒木田守武

荒木田守武是一個16世紀的日本僧侶,也是一個偉大的詩人。他被視為日本俳諧搖籃時代真正的開拓者,與宗鑒一起被尊為俳諧的鼻祖。

10

哎呀連聲贊,

花滿吉野山。

——安原貞室

安原貞室(1610-1673):江戶時代前期的俳諧師。這是貞室最膾炙人口的一句俳句。「花」自然指的是櫻花。吉野山在奈良吉野郡,櫻花爛漫,風光優美,是著名的賞櫻勝地。句中以連聲讚嘆的形式表現對櫻花如海的美妙時節的衷心驚嘆和讚美,連形容櫻花美麗的語言都說不出來,只是一陣感嘆聲。感情率直,不假修飾。

推薦:夏目漱石《心》

[作者]夏目漱石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魯迅盛讚的夏目漱石的剖心之作


©內容簡介:《心》講述的是「先生」結識並愛上了房東家的小姐,同時也贏得了房東太太的好感,但卻因年少時曾受到叔父的欺詐而對他人時存戒心,遲遲不能表白自己的心意。後來,「先生」的好友K住進了房東家裡,也愛上了小姐,直率的K向好友「先生"表白了自己的心事,「先生」在表面上批評K「不求上進」,背地裡卻偷偷地向房東太太提出要和小姐結婚。知道了真相之後的K在絕望中自殺了,同時K的死也留給「先生」一生的不安和自責,婚後的「先生」一直無法忘卻K,他的內心無比的寂寞,終於也走上了自殺的道路。

©作者簡介:夏目漱石 日本一代文學巨匠,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他一生著有大量小說、俳句、文論、漢詩、隨筆等。在小說中,他開創了「私小說」的先河;在文學上,他樹立了日本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豐碑。

留言

熱門文章